編輯: 瀏覽: 次 時間:2022-09-20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行業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據公安部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099萬輛,同比增長65%,產銷量連續七年居全球第一。
但迅猛的擴張速度也為產業發展埋下了隱患,產能過剩便是其一。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目前成為了一個風口行業,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向這個行業匯籠、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轉型升級方面的愿望,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著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情況!
這并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收到的首次預警。早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就曾點名批評某省新能源投資過熱。相關數據顯示,該省在被點名前,規劃產能已達215萬輛,而當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不過120.6萬輛。而據乘聯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尚有1046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項目。據不完全統計,到2025年,中國已建成或即將建成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將達到2000萬輛。
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以汽車年銷量2500萬輛計算,即使新能源汽車2025年實際銷量超過目標一倍,即在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占比達到40%左右,其2025年銷量也僅在1000萬輛左右。這也意味著,屆時會有一半產能出現閑置。
眾所周知,閑置和無效產能會造成資源和資金的浪費,如若企業盲目擴張又無法在市場中“殺出重圍”,迎來的只會是債務困境和一地雞毛,曾經名噪一時的博郡、知豆、時空、領途等新勢力造車企業便是前車之鑒。這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巨額虧損。
因此筆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既要求規模,也要講實效。誠然,市場需要適度的競爭方可提高效率、激發創新活力,行業內起初的無序競爭,以及部分資源浪費可能是行業難以避免的試錯成本,也是產業活力的來源,但這并不等于無序擴張、無序競爭,搞“一窩蜂”式的跟風建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就曾公開表示,國家發改委將鼓勵引導重點地區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依托現有產能發展新能源汽車,確保項目建設規范有序。整車企業要突出重點布局,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F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能布點。同時,要規范整車企業兼并重組,大力推動落后企業和無效產能退出,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逐漸由藍海市場變為紅海市場,行業也將從粗放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在行業洗牌過程中,如何結合實際估算產能規模,怎樣提高技術水平解決消費者痛點將是所有賽道玩家都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
地點:東莞市寮步鎮石龍坑工業區 | |
手機:13416973707 楊先生 | |
微信:13416973707 | |
郵箱:sales@shuang-ren.com |